首页

坐脸窒息闷死

时间:2024-05-04 22:39:14 作者:歌剧《马可·波罗》重现广州大剧院舞台 浏览量:90680

  中新网广州5月4日电 (记者 程景伟)2024年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5月3日至4日,歌剧《马可·波罗》重现广州大剧院舞台。

  《马可·波罗》是一部用中文演唱的三幕歌剧,全剧以马可·波罗的东方传奇行纪为主线,抒发了对人类和平、世界和谐的赞美和祈颂。2018年5月,该剧在广州大剧院首演。2019年,该剧在意大利上演,当地民众反响热烈。

歌剧《马可·波罗》剧照。广州大剧院供图

  此次《马可·波罗》复排演出,邀请到王凯、周凡、王云鹏等人气与实力兼具的歌唱家坐镇,由国际指挥新星钱骏平执棒,近200人的庞大演出团队再现这部史诗巨制。

  复排导演施晶芙是中央歌剧院导演,她认为,歌剧《马可·波罗》在很多方面都体现了中西文化元素的融合,“这部剧讲的是外国人马可·波罗在中国的行纪,对西方观众来说,这是非常吸引他们的题材。这部剧从故事、音乐到服饰、舞美,不仅符合外国观众的审美,也打开了他们对东方的想象。”

  对于2024年复排版,施晶芙介绍:“复排在保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对一些细节进行了调整,让其更符合中国人的情感表达,音乐方面则加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乐器和特殊唱段。”

《马可·波罗》是一部用中文演唱的三幕歌剧。广州大剧院供图

  钱骏平表示,这部歌剧的音乐非常丰富,既能听到中国的旋律,也能听见西方的音乐风格,中西乐器的配合也非常和谐。他认为,“这部剧会是越听越觉得好听的剧。对我来说,歌剧最重要的不一定是要有所谓好听的唱段,最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来表达出戏剧张力。”

  《马可·波罗》的舞台布景由一个直径14米的大转盘和近20幅投影卷轴组成,大转盘上是阶梯式的舞台,最高处高达6米。随着剧情发展,转盘转动,出现各种道具,卷轴升降,投影出不同场景,转动的舞台表达出了空间的变换和朝代的更迭,表达出在历史巨轮的推动下不同人物的命运变化。

《马可·波罗》体现了中西文化元素融合。广州大剧院供图

  服装也是歌剧《马可·波罗》的一大亮点。英国服装设计师艾玛·瑞欧特为《马可·波罗》设计了超过360套服装,使用了1800件各色布料和配件。(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香港举行晚会迎“雪龙2”号 科考队员上台走秀讲故事

哈工业和建设部在其社交平台发文称,哈萨克斯坦并未同乌克兰开展任何形式的,旨在向乌武装力量提供俄式军工装备的贸易谈判。文中还称,哈萨克斯坦自2022年8月起已禁止出口武器和军事装备。

中国信通院发布首批算力调度评估结果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总飞行师刘传健介绍,我是一名飞行员,是一名机长,作为机长就是把旅客安全地送到目的地。机长肩上的四道杠分别代表着专业、知识、技术和责任,它随时随地提醒着我,手里握着的不仅仅是驾驶杆,而是鲜活的生命,面对的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机器和设备,而是无数幸福的家庭。当飞机准备起飞的时候,我都会对我身后所有的旅客默默地说一句:把你们安全送达目的地是我的责任。当飞机落地以后,旅客下机,看着旅客逐渐远去的背影,我心里的那份踏实和安心,那是对我从事飞行工作最大的褒奖。

遇见福建:“二月二”游南宋灯笼喜闹春田

欧文今年28岁,广东人,他接触3D打印已经快10年了,平常他经常在网上发布3D打印的相关视频。三个月前,欧文接到粉丝求助,粉丝父亲三十年前因为意外前脚掌截肢了,目前使用的假肢又贵又不合脚,穿久了还会引起身体其他部位不适,想请欧文帮忙联系3D打印假肢的公司。欧文告诉记者,“我在网上搜了一圈,没有找到合适的公司。我当时也没有想太多,就想着能把3D打印技术展示给更多人,于是就这么接下来了。”

【习声回响】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

上海2月20日电(记者 陈静)严冬将尽,料峭春寒中,暗香浮动。上海海湾国家森林公园里,大片大片的梅花悄然绽放,红彤彤、粉扑扑、白嫩嫩,生机盎然,远远望去,梅园内宛如飘散着粉雪烟霞。

秦巴山野茶香弥漫 陕西勉县采茶正忙

87版电视剧《红楼梦》热播时,还在读小学的吴碧霞已经对全套主题歌曲烂熟于心。30多年过去了,吴碧霞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如在眼前。“那时候就是喜欢,都说《红楼梦》是难懂的。但那时的我觉得,我看得懂,我可以跟着里面的人物一块哭一块笑,这种感受用语言无法表达。”在吴碧霞看来,作曲家王立平用音乐为87版《红楼梦》插上了翅膀,“语言和文字表达不出来的感觉,音乐能够让我们感到语言和文字之外的满足感。”

相关资讯
和音:促进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妇女儿童事业健康发展,尤其是少年儿童权益保护,有其特殊的内在规律和特点。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做实标本兼治、惩防并举。人民法院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和“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积极采取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方式,强调审判既要成为对失足未成年人惩戒处罚的公堂,又应作为挽救教育的课堂。处罚上坚持“宽容但不纵容”,对于主观恶性深、危害严重、特别是屡教不改的,该惩处的依法惩处,发挥警示教育作用,还被害人以公平,示社会以公道。近期,已满12不满14周岁未成年人杀人、重伤害犯罪追究刑事责任的讨论引发广泛关注。截至目前,人民法院共审结此类案件4件4人,犯罪人年龄在12至13岁之间,被依法判处10至15年有期徒刑。问题孩子的出现既有家庭原因,也有社会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对此在审理婚姻家事、侵权等案件时,要注重强化监护责任和教育引导工作,引导父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此外,对“问题少年”的教育矫治程序虚化,导致大量未成年人违法后处于无人无力监管、矫治落空状态,以致往往反复实施违法行为,最终造成恶果、构成犯罪。如某地一起案件中,被告人曾五次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但均未实际执行。应当尽快改变对低龄未成年人专门矫治机构力量薄弱的局面,加快专门学校建设,逐步推动建立独立的少年司法系统,让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行为但尚未构成刑事犯罪的未成年人得到应有的矫治教育。

热门资讯